東莞臺博會規模將再創歷史新高 首設“亞洲臺商主題館”
2025-09-05 12:20: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5第十六屆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東莞臺博會”)將于9月11日至14日在東莞舉行。記者4日從東莞臺博會媒體通氣會上獲悉,本屆臺博會展覽面積達3.3萬平方米,共設8大主題館、25個省(市)專館,參展企業671家,展位1881個,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2025第十六屆東莞臺博會宣傳周”4日啟動。主辦方 供圖
據悉,本屆東莞臺博會貫徹落實《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致力打造臺商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展會匯聚了來自大陸25個省市、島內22個縣市及港澳地區的展商。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臺博會今年首次設立“亞洲臺商主題館”,邀請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實力臺企參展,進一步擴大展會的影響力與“朋友圈”。
此外,本屆東莞臺博會全面升級展會體驗,“海外新展館”集結亞洲多國臺企共同參展;“島內新朋友”新增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臺灣發電機工業協會等58家會員企業,桃園、臺南等多地臺商也將組團參與;“臺灣新風味”通過“寶島風情長廊”呈現22個縣市122家展商,打造“一縣市一爆品”的地道特色。
“民俗新風采”板塊推出四大主題日,包括文化攜手日、智造美學日、潮流東莞日和融合共慶日,通過醒獅、英歌舞、臺企名品秀、民謠音樂會、粵劇街舞等多元形式,打造集商貿、文化、情感與互動于一體的大型交流平臺。“莞臺新名片”集中展示臺商大廈、莞臺高新產業園、臺商子弟學校、臺心醫院及臺博會五大融合成果。“臺青新力量”則聚焦兩岸青年創新交流,舉辦“臺青進莞來”主題分享與城市參訪活動。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東莞臺博會規模將再創歷史新高 首設“...
2025第十六屆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東莞臺博會)將于9月11日至... -
“十四五”以來中國圍繞新能源汽車等行...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司長肖寒4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 -
深圳機場旅客量和航班量創歷年暑運新高
深圳機場4日發布消息稱,暑運期間(7月1日至8月31日),深圳機場旅客... -
2025集成電路(無錫)創新發展大會啟幕
4日,主題為與錫同行·融合創芯的2025集成電路(無錫)創新發展大會在... -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東南亞尋商機 攜手合...
9月4日,第三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東南亞分展在馬來西亞吉隆坡... -
話傳承謀創新創未來 首期民營經濟大講...
杭州六小龍的崛起,成為浙江民營經濟蓬勃生長的鮮活注腳。新時代,...
- 東莞臺博會規模將再創歷史新高 首設“亞洲2025-09-05
- “十四五”以來中國圍繞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發2025-09-05
- 深圳機場旅客量和航班量創歷年暑運新高2025-09-05
- 2025集成電路(無錫)創新發展大會啟幕2025-09-05
-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東南亞尋商機 攜手合作促2025-09-05
- 話傳承謀創新創未來 首期民營經濟大講堂在2025-09-05
- 貴陽至吉隆坡航班由每周一班增加為每周三班2025-09-05
- 財經學者:新生代浙商時代已經來臨2025-09-05
- 浙江加力“浙茶出海” 目標2027年茶葉出口2025-09-05
- 長沙首條電煤“鐵水聯運”專列首發 助力物2025-09-05
- 第十一屆四川農博會開幕:智能裝備與全球味2025-09-05
- 江蘇推行“執法+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2025-09-05
- 2025年服貿會期間北京擬推出20余場精品消費2025-09-05
- “深空經濟”十大產業方向發布2025-09-05
- 浙江進入民企代際傳承高峰期 “二代”接班2025-09-05
- 2025年服貿會期間北京擬推出20余場精品消費2025-09-05
- 中基協:截至二季度末資管產品總規模達75.32025-09-05
- 中國兩部門:依法治理光伏等產品低價競爭2025-09-05
- 山東再推“政策加油包” 助力經濟“進中提2025-09-05
- “疆煤入湘”鐵水聯運通道貫通2025-09-05
- 中國—東盟區域醫藥交易平臺完成企業首單跨2025-09-05
- 廈門推出八項措施打造第二十五屆投洽會通關2025-09-05
- 上海市區聯動探索優化科創生態建設 鏈主企2025-09-05
- 第二十五屆投洽會首批展品順利入境2025-09-05
- 新時代新浪潮,新浙商如何大顯身手、大有可2025-09-05
- 從“勤勞致富”到“創新致富” 新浙商如何2025-09-05
- 中國—東盟區域醫藥交易(集采)平臺助力中2025-09-05
- 北京經開區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典范區2025-09-05
- 中國人民銀行將開展10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2025-09-05
- 海內外專家在穗論劍公共交通發展 聚焦新能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