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魚龍帶來跨越億年的降噪智慧
魚龍是一類從陸地成功過渡到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它們的身體逐漸進化得更像鯊魚或海豚,以適應水下生活。盡管科學家對魚龍的外形有所了解,但對于其組織結構的認識,卻大多基于推測而非直接證據。直到最近,《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揭示了關于一種名為Temnodontosaurus的魚龍的獨特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
瑞典科學家在德國西南部發現了這種魚龍獨特前鰭的化石。這塊大約1米長的翼狀鰭邊緣呈鋸齒狀,末端靈活。通過電腦流體動力學模擬,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這些鋸齒并非僅僅為了美觀或是增強游泳效率,而是有著更為精妙的作用:減少捕獵時產生的噪聲。
毫無疑問,在昏暗的遠古海洋深處,視力受限的情況下,如何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就成為生存的關鍵。魚龍給出的答案是:利用其特化的鰭來降低移動時的水流噪聲,從而實現無聲捕獵——正是這項技能使得它們能夠在不驚動獵物的前提下迅速靠近,給予致命一擊。
這一發現為現代科技帶來了啟發。遠古魚龍通過進化解決了捕獵面臨的問題,人類則能借鑒它們的方法,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挑戰之一:海洋噪聲污染。
無論是船只航行還是軍事聲吶,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噪聲正嚴重干擾著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魚龍鰭可以成為一種設計理念,幫助探索新材料開發,以減少人造設備在水下運行時產生的噪聲;而通過模仿這種古老的鰭結構,未來或還能看到更加環保的船舶設計,甚至是潛艇技術。
這不僅是對過去生命形式的一種致敬,更是跨時空“合作”的一個實例。它展示了自然界無盡的智慧如何指導我們的技術創新,幫助我們在享受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保護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遠古魚龍帶來跨越億年的降噪智慧
 在深邃的海洋中,聲音是生物交流、導航和捕食的重要媒介。然... -
國內首個低空飛行器風洞啟用
 16日,國內首個專注低空飛行器氣動研究的復合型風洞在廣東空... -
“中國天眼”看清極高速星際云內結構細節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聯合國內外科研機構,依托被稱為中國天... -
廣西工業版人形機器人下線
6月18日,在廣西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機器人產業園,柳州優必選智能科... -
活力中國調研行|手術機器人發展惠及更...
通過單一小切口完成各類微創手術、不開顱微創進行神經外科手術,在... -
5G發牌六周年:技術持續演進 賦能千行百業
18日開幕的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聚焦5G融合、人工智能+、...
- 遠古魚龍帶來跨越億年的降噪智慧2025-07-17
- 國內首個低空飛行器風洞啟用2025-07-17
- “中國天眼”看清極高速星際云內結構細節2025-07-17
- 優哩哩(YULILY)合規性解讀,打造全球短視2025-07-16
- 優哩哩(YULILY):合法合規的短視頻跨境電2025-07-14
- 縫合技術缺陷:醫生手法如何影響疤痕形成2025-07-13
- 夏天洗冷水澡,更容易降溫嗎?丨中新真探2025-07-10
- 夏天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更涼快?(不是白色)2025-07-10
- 港中大研發新型病毒納米纖維技術 可精準消2025-07-10
- “喝不完、根本喝不完”的奶茶,最好這個時2025-07-10
- 今夏流行的“中式養生水”,你喝對了嗎?醫2025-07-10
- 鉛中毒離我們有多遠?速查身邊這些隱患2025-07-10
- 夏季想減肥的朋友 快上車2025-07-10
- 快查收專家這份全年齡段“愛眼說明書”2025-07-10
- 血鉛半衰期約28天:進入人體內的鉛能徹底清2025-07-10
- 舍不得開空調?當心! 炎值飆升室內也會中2025-07-10
- 藥學專家支招 喝、貼、泡!中藥防暑三步走2025-07-10
- 中新健康丨防止鉛中毒,小心家里的老舊水管2025-07-10
- 夏季多雨,這些安全隱患要留意(服務窗·夏2025-07-10
- 夏季“蛇咬傷”頻發 這些常見操作可致截肢2025-07-10
- 浙江兩項研究成果顯著提升肺癌腦轉移患者生2025-07-10
- 一個比走路還簡單的動作!每天10分鐘,至少2025-07-10
- 央視新聞客戶端2025-07-10
- 助老人就醫“無憂” 上海今年已有1203名陪2025-07-10
- 這幾種“不健康”食物,其實可以放心吃!2025-07-10
- 做家務能減肥?官方“活動強度系數表”給出2025-07-10
- 中新健康丨國家衛健委在大涼山深處開啟“授2025-07-10
- 中國兒基會:“關愛小乳牙2025科學防齲”公2025-07-10
- 每天靠墻蹲一蹲,只要十幾分鐘,好處很多!2025-07-10
- 洪水過后 這幾類食物和飲品不宜入口 汛期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