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炮轟的香港保險還能買嗎
相關話題引發了保險人的激辯,有人認同其觀點,認為揭示了港險的潛在風險;也有人質疑其動機,覺得這是對港險的抹黑。那么,這些所謂的“坑”究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還是被夸大的弊端?香港保險到底適合哪些人群?
經濟學家“炮轟”港險
“在國內,讓你購買港險的中介都是騙子。”在近期的一期視頻中,郎咸平開場便對港險“火力全開”。其直言,拿到7%的穩健回報難如登天,比如,今年30歲投保,一定要活到100歲才能得到7%的穩健回報率。
在郎咸平看來,大部分香港保險精心設計的騙局背后,實際隱藏著七個大坑,具體包括:7%的穩定回報難如登天、提前退保損失大、不同產品收益差別大、疾病保險容易被拒賠、維權成本高昂、外匯管制、在內地簽署的保單無效。
其近乎全面攻擊的論斷,在業內激起強烈反應。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很多保險自媒體也發視頻質疑郎咸平本人的公信力,直言其只是一個“商人”。
可以看出,郎咸平的質疑基本涵蓋了投保前、產品收益、投保后的理賠、資金去向等不同階段,可以說是對香港保險進行了全盤否定。多位受訪專家對此表示,郎咸平提到的關于香港保險七個問題中,有幾個確實值得消費者注意,但部分為金融產品的普遍性問題,無需過度擔心。
在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看來,關于外匯管制、提前領取有懲罰等屬于金融市場的普遍性問題,而非僅存在于保險市場。余豐慧提到,香港的法律程序復雜,律師費用較高,維權成本較高;至于“提前退保損失首付”,這是許多長期金融產品的共同特點,體現了流動性與收益之間的權衡。
此外,有保險銷售人士表示,類似“疾病保險容易被拒賠”“在內地簽署無效”等質疑,也需要多角度分析,疾病保險的拒賠往往源于健康告知不實,而非保險公司刻意不賠;香港保險確實存在語言條款復雜、醫療定義差異等理解門檻,對信息識別能力要求較高。
對于郎咸平質疑保險代理人傭金高,精算視覺創始人牟劍群直言,香港保單的傭金、轉介費過高,這是相較于當下內地保險已經執行“報行合一”之后的對比。把金融產品的傭金披露給公眾,都會引發公眾的抵觸情緒。
如火如荼的市場
盡管爭議聲不斷、無牌中介橫行,但近兩年香港保險的熱度卻居高不下。
“香港保險預期年化收益高達7%”“資產配置避風港”……這類極具誘惑力的宣傳,讓不少內地居民心動不已。
2024年,香港保險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全年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2198億港元,同比激增21.4%。源自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為628億港元,上升6.5%,占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28.6%。相當于每3份新單中即有1份來自內地訪客。
就在郎咸平怒批港險“有坑”前,香港保險市場剛剛經歷了一波內地投保高峰。
“月底這幾天,感受了一把天天有客戶是何種忙碌,同事上午開完會,中午吃兩口面包就去接客戶安排下午簽單了。”透過港險代理人欣欣(化名)的朋友圈,能明顯感受到她的忙碌與收獲。
這是因為7月1日起,香港保監局已將分紅險演示利率上限從7%下調至6.5%。很多消費者去趕所謂的“末班車”。
如此調整背后,是因為香港保險過高的演示收益與實際可實現的回報之間存在差距。香港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曾公開表示,近年業界在分紅保單演示利率的競爭愈演愈烈,有個別保險公司以很高的預期回報作招徠,未有充分考慮分紅保單當中非保證回報部分的波動性和風險,從而作出過于樂觀的回報預測,導致有可能出現保險公司未能按規定確保投保人有合理機會獲得預期非保證回報的情況。
火爆背后的風險
對于內地消費者來說,不僅要看到香港保險的高演示收益率,更要看到漫長的兌現周期以及市場波動風險。
余豐慧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確如郎咸平所言,“7%的穩定回報難如登天”這一點是正確的,香港保險的高收益部分主要是非保證分紅,且需要長期持有才能實現較高回報率。
“分紅收益本身就是不保證的,這一點客戶在購買分紅險的時候需要充分認知,并且參考這家保險公司過往的分紅實現率與分紅險經營理念。”牟劍群提示。
也有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香港保險部分產品設計較為復雜,消費者在選擇時容易陷入“高收益陷阱”,尤其是在缺乏專業指導的情況下,盲目跟風購買可能帶來巨大損失。他提到,香港分紅儲蓄險的收益結構中,僅有0.5%左右的保底利率,非保證部分也就是分紅,是不確定的。
“有公司的部分產品表現確實不佳,也有部分公司連續多年分紅實現率都非常不錯,相信理性的客戶在購買前一定會充分了解這家公司和這個產品的優劣勢,客觀選擇。”牟劍群指出。
適配人群有門檻
事實上,香港保險存在較高的金融知識認知和資金門檻要求,主要面向特定人群,并不適合所有人。
“對任何保險配置都應基于實際需求,香港保險有其特定優勢,但也存在適應性問題。”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指出,消費者應充分了解產品特性,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必要時咨詢專業顧問。對沒有跨境需求的普通消費者,不建議單純為追求收益購買香港保險。香港保險的匯率風險、法律差異等額外成本可能抵消收益優勢。建議優先考慮自身實際需求,而非被高收益宣傳吸引。同時,內地保險市場已足夠成熟,能滿足大部分保障需求。
中國精算師胡寧寧也表示,香港保險不僅可以更好滿足客戶的財富增值需求,也可以靈活實現資產保全、財富傳承、分散投資風險等,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但香港保險存在更高的金融知識認知和資金門檻要求,主要面向中產階層、留學家庭、外貿企業主和高凈值客戶。香港保險實際上早已脫離了傳統保單的局限性,集合了其他多種金融資產的優勢。
在牟劍群看來,香港保險適合本來就有境外資金,或者有一定資金實力、過去一直都有在做適度多元資產配置的消費者。如果本身沒有香港消費需求,沒有必要單純為了收益購買港險,這是因為維持境外銀行賬戶的成本不低,甚至有一些糾紛維權的跨境成本。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被炮轟的香港保險還能買嗎
在金融投資領域,爭議與討論從未停歇。香港保險是精心設計的騙局。... -
離境退稅體驗升級“中國購”升溫 老字...
隨著我國離境退稅政策持續升級,外國游客中國購熱情高漲。根據國家... -
自主品牌霸榜 新能源車領跑上半年車市
國內車市年中考交卷。7月8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 -
天津自貿區在全國率先推出公平競爭審查...
記者8日從天津濱海新區獲悉,天津自貿試驗區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自貿... -
房地產代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頭部企業...
在房地產行業邁向新發展模式的關鍵階段,代建業務作為輕資產轉型的... -
國家統計局:2025年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5年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 1...
- 被炮轟的香港保險還能買嗎2025-07-09
- 離境退稅體驗升級“中國購”升溫 老字號、2025-07-09
- 自主品牌霸榜 新能源車領跑上半年車市2025-07-09
- 天津自貿區在全國率先推出公平競爭審查優先2025-07-09
- 房地產代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頭部企業加速2025-07-09
- 國家統計局:2025年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2025-07-09
- 特朗普威脅對銅加征關稅 美國期貨銅價飆至2025-07-09
- 特朗普“點名”14國加稅懸而未決,但這一點2025-07-09
- 浙江發布促消費七大行動 釋放“暑期經濟”2025-07-09
- 海口邊檢總站推出六項便利措施打造口岸通關2025-07-09
-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知識產權與數字經濟生態建2025-07-09
- 挪威三文魚“飛抵”南京2025-07-09
- 上期所:逐步將符合條件的商品期貨期權品種2025-07-09
- 香港投資推廣署赴古城西安交流 陜港攜手助2025-07-09
- 遼寧大連:純苯期貨掛牌上市首日運行平穩 2025-07-09
- “蜜都”饒河:電子商務交易額3年間增長4242025-07-09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用AI,走更遠2025-07-09
- 西安?延安1小時!陜北革命老區首條高鐵貫2025-07-09
- “蘇超”短視頻播放量已超百億次2025-07-09
- 中新健康丨參比制劑認定陷“三無身份”困境2025-07-09
- “蘇超”帶火票根經濟 “二場消費”升溫2025-07-09
- 策克口岸今年上半年國際道路貨物運輸量超132025-07-09
- 第八屆進博會企業商業展已簽約展覽面積超302025-07-09
- 新動能不斷壯大 工業經濟彰顯發展活力2025-07-09
- 國家開發銀行上半年發放物流領域基礎設施貸2025-07-09
- 柴達木枸杞芽茶首次供港2025-07-09
- 中國三部門發文開展零碳園區建設2025-07-09
- 近兩千家企業參展第27屆中國(廣州)國際建2025-07-09
- 江西上饒綜保區正式封關運行 分為五大功能2025-07-09
- 成渝中線高鐵重慶段最大跨度連續梁合龍2025-07-09